10月25日下午,北京市丰台青少年剧场星光璀璨,来自北京丰台少年宫小星星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少年宫红月亮教师舞蹈团的演员们,为大家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歌舞盛宴。这是丰台少年宫特别举行的主题为“我们一起成长”专场演出。

    这是丰台区少年宫办学实践研讨会中的第一个环节,来自北京市和全国其他省区市的校外教育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等共计数百人现场参与。演出由丰台少年宫小星星管乐团演响的威尔第歌剧《阿依达》选段《凯旋进行典》拉开序幕。小星星舞蹈团的小朋友们表演了歌舞《让快乐飞翔》、《瓜田趣事》等,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代表了对他们的认可。

    活动分为师生专场演出、教师及专家访谈、主旨报告发布、专家点评等部分,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丰台区少年宫的历史发展和育人成果。丰台区少年宫主任王振民表示,“办学思想和理念不是办学经验的简单累积,更不是凭空思辨的产物,它来源于少年宫对办学实践的理性概括和科学总结。”此次办学实践研讨会活动的宗旨,是通过活动的开展,集中、全面、多角度地展示丰台区少年宫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人文环境、师资队伍、育人成果等,挖掘和提炼丰台区少年宫对校外教育的整体认识和实践经验。

    作为当年北京城八区少年宫中最薄弱的一个,丰台区少年宫如何通过十几年的努力,逐步成长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名宫”,实现完美逆袭?

    丰台区少年宫始建于1958年,五十多年来,它亲历了我国校外教育的发展、兴盛、低谷直至今日的重新崛起。丰台少年宫的发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即1958年至1967年;1972年至1996年;1997年至今;1997年之前的丰台少年宫,无论师资力量、设施设备、学生人数,在北京的城区少年宫中都是比较弱的。在王振民的带领下,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丰台区少年宫已有一宫三址,建筑面积近3万平米,有120余间专业教室及多功能厅、演播室、录音棚、青少年剧场及青少儿图书馆、科普互动馆等,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区级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如今的丰台区少年宫师资力量雄厚,有多名市、区级骨干教师,有在编教师181人,常聘教师186人,兼职教师100多人,教师中有海外留学硕士研究生10人,国内院校的硕士研究生52人,开设艺术、科技、体育等60余个专业项目500多个兴趣培训班,每周参加活动的学员达15000多人次。它已经成为丰台全区青少年的活动中心,艺术、科技、体育项目的培训中心,以及课外、校外的研究指导中心。王振民表示,“几年来我们最大的成绩,不是建了多少栋楼,招了多少学员,而是少年宫人整体观念的改变。宫主任的最大价值不在于自己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才和培养了多少人才。”

    活动现场,王振民做了题为《实践 探索 思考 提升》的主旨报告,他从理念视野、人才队伍、品牌特色、创新发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丰台区少年宫的办学实践经验。他表示,研究校外教育,不能只从教育本身谈校外教育发展,应把校外教育的发展放在社会大系统中去研究,站在整个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俯视教育,视野才能更开阔。

    “校外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校外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王振民指出,校外教育是在学校以外对少年儿童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活动”是校外教育的载体,它对少年儿童兴趣的产生具有启蒙作用,对少年儿童已有的兴趣具有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对少年儿童未来志向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学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而校外教育是一种拓展性教育,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

    此次丰台区少年宫办学实践研讨会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落实丰台区关于实施“品牌战略”的决定和丰台教育系统实施“三名”工程的决定,塑造丰台教育新形象,提升丰台教育竞争力,促进丰台教育发展。同时进一步提升丰台区少年宫在全国校外系统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丰台区少年宫的宣传力度。全面梳理丰台区少年宫的办学历史,挖掘和总结丰台区少年宫的办学经验和特色,研究和探讨校外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理论,多角度展示丰台区少年宫的办学成果,为其进一步发展确定方向。

    据悉,本次活动由丰台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丰台区教育委员会、全国城区少年宫工作研究会主办,丰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