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强认识。保障民生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始终把“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作为理财的主线,逐步建立起了民生普惠型财政。在民生支出安排和支付上做到了“432”,即“四个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社区倾斜、向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三个优先”:预算优先立项、追加优先安排、拨付优先到位,“两个绿色通道”:资金审批绿色通道、资金拨付绿色通道。这些要求,成为了我市财政系统的共识和行动。

  2、增大投入。始终坚持民生支出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的底线。近年来,全市民生支出占总支出比重逐年提高,2013年达到了73%。考虑四季度上级转移支付较为集中下达,预计2014年民生支出和占比均比2013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市本级千方百计拓宽民生资金安排渠道,除一般预算收入安排外,还积极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和债券资金。今年省里下达我市地方政府债券8.04亿元,较上年增加2.6亿元,其中市本级及其辖区增加1.6亿元,增幅排全省前列,这些资金全部投入民生项目,对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3、增进绩效。一是抓热点。始终将群众关注的热点作为投入重点,实实在在办一些实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比如: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美好社区、温馨家园”部署,对中心城区每个社区工作经费提高3万元;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实行公交优先三年行动,三年新增和更新公交车500辆,方便了群众出行;安排资金近1亿元,支持开展城区环境卫生、农贸市场、交通秩序、人行道、城中村、五小门店“六大整治”以及城区渍水道路改造,为群众生活营造了良好环境。二是抓机制。建立了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对每一笔资金都实行了专项管理、分账核算,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和工程进度及时拨付,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的使用。三是抓监管。近两年,先后开展了强农惠农资金、小农水资金、家电下乡、拖欠群众欠款等专项检查。配合审计进行了能源环保资金审计。积极开展民生资金绩效评价,对100万元以上的专项支出进行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选取了保障房建设、公交优先、公共自行车、十五中学校建设、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污染源项目治理、中职教育、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等9个民生重点项目进行专项评价,均出具了绩效评价报告。

  4、增加透明。切实抓好民生政策的公开,发放惠民手册300万份,在财政网站设立惠民政策专栏,设立便民服务一卡通。同时将50多项民生项目支出的政策、依据和资金情况在网站公开,群众可以随时看到、查到,让广大群众做惠民政策的明白人、受惠者和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