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8月份入场,对古船进行考古的。”考古领队、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杭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经过考古发掘,专家们“还原”了古船的样子。古船长17.4米、宽4.8米,船体平面略呈柳叶形,横剖面V形,共10个隔舱,它是一艘双桅帆船。遗憾的是,古船的桅杆已经不见,甲板也消失了。“这可能是一艘被拆解过的古船。”古船的身世如何?杭涛介绍说,古船身上没有发现任何铭文,现场淤泥中出土了宋代黑瓷残片。“目前,还没有可以确切断代的实物,从古船的形制和半径河的历史来推测,这艘古船最早是宋代的,最晚为元代的。”为了精确判断它的“生辰”,接下来,考古专家们将用“碳十四”测年龄法,来确定它的年龄。它曾负责南粮北运“它是一艘近海尖底古船,是用来运送粮食的,是一艘货船。”杭涛说,古船发现地半径河连接着浏河,是浏河的一个港汊。而浏河连接着大海。浏河中的刘家港,是元代漕运海路的起点。杭涛对现代快报记者说,在半径河发现古船,已经不是头一遭了,1993年,就曾经发现一艘平底沙船。杭涛他们试图还原这艘古船的一个“航程”。装上粮食后,它就从刘家港出发了,来到了开通不久的京杭大运河,一直运到元大都。由于漕运的兴盛,元朝时候的太仓成了“六国码头”。然而,古船的命运,伴随着半径河的堵塞起起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