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市村庄环境整治活动的开展,通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江苏省璜泾镇孙桥村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但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环境整治的效果保持和延续下去,成为一道难题。特别是在河道保洁方面,村里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仍然会把杂草、秸秆等生产生活垃圾丢进河道。尤其在办婚丧喜事时,会有大量的餐厨垃圾被抛入河道,严重影响环境。
2012年3月1日,村主任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专门讨论如何提高村民保洁意识,建立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小组长们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建议意见,大家一致认为,提高村民河道保洁意识要有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
会后,村里发动村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到各家各户宣传河道保洁的重要性,并发送宣传单,在人多醒目的地方拉横幅,在村委宣传橱窗贴宣传画报等,潜移默化感染百姓,提高他们的环保自觉性。
一个月后,村主任再次召集村民小组长、村党员、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商讨河道长效保洁问题。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村里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相关制度;成立河道长效保洁队伍,村里提供经费保障;开展河道保洁评比活动,对河道保洁成效优秀的给予适当奖励;对生活用水直接排入河道处进行排污系统改造。
在成立河道保洁队伍问题上,遇到了由村委会组建还是各小组自行组建的难题。大家讨论认为,由于各小组对自己组内的河道范围、污染情况、管理难度等比较清楚,并且自己的河道管理起来更有责任心,工作开展更加方便。会议最终确定由各村民小组自己成立河道保洁队伍,由村民小组长具体负责组建,并做好自己小组内的河道保洁工作。会后,各村民小组长向每户村民传达了会议的内容,大家普遍认可并接受这样的决定。
很快,各小组都成立了河道保洁队伍,并迅速投入行动。村委会也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河道保洁制度。
经过互动,村民的自主意识得到了提高,河面干净了,水质变好了。
【点评】
在全市农村大力实施争创“美丽乡村”活动的形势下,河道保洁既是一个工作难点,又是一个工作重点。这个案例围绕河道保洁工作,从展示村级组织与村民的深刻互动,从反映璜泾镇孙桥村村民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到河道变得洁净的过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群众的自觉性、责任性增强了,只要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