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壳牌与中石油“分合迷局” 页岩气开发再引关注

     

    壳牌与中石油在页岩气开发上的“分合迷局”,使得页岩气在国内的开发进展又一次引发业界关注。与此同时,亦有媒体称“单井开发成本近亿元,高出美国7000万”,页岩气在中国难以复制美国“神话”。事实上,因国内储量、开采成本、技术引进等多方面问题,使得页岩气在中国被期许的同时,也不时引来质疑。

    页岩气开采能否为企业带来收益?中国页岩气储量到底有多少?页岩气开采对环境又能带来什么污染?带着这些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采访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国土资源部页岩评价首席科学家张金川。

    在张金川看来,中国当前对页岩气研究、认知还在不断提高、变化。然而,从之前国内不少学者认为中国没有页岩气,到现在涪陵地区已经有气井最高可以日产页岩气54.7万立方米,只过去了短短十余年时间。张金川认为,页岩气在中国不是“神话”,也非“阴谋”,业界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页岩气在中国的发展。

    成本高但单井可盈利

    NBD:目前国内页岩气开采成本高企。以中石化在涪陵地区的页岩气井为例,一口井打下去到出气,成本从7000万元到8300万元不等,对于企业来说,这样的代价是否太大?

    张金川:相比常规油气,受制于国内技术发展以及页岩气储藏区的地形条件,页岩气区块前期开采需要整体投入的成本的确很高。虽然目前企业在开采区总体投入的数字很大,但是单井的情况可以粗略计算。

    拿涪陵区块来说,现在产量最高的一口井产气量是每天55万立方米,低一点的只有10多万立方米。财政部对页岩气的补贴是0.4元/立方米,日产气55万方的井,假设它的产气量可以保持这个速率,一年可能拿到的补贴就是8000万元;日产量10万方的井,一年能拿到的补贴也在千万以上。

    页岩气的销售价格现在还没最终确定,如果再算上最终的销售价格,那么一些井一年内便可收回打井成本,并有数亿元的销售额。涪陵地区目前是国内页岩气产气量最高的一个区块,但是从勘测结果来看,在国内还有机会发现其他同等优质的区块。

    NBD:目前外界质疑的核心便是页岩气的储量,在国内外出现了众多不同的储量预测也是引起争议的原因。从美国能源署(EIA)的36万亿方到国内的10万亿方,中国页岩气可采储量为何差了这么多?

    张金川:对地质的认识是不断摸索的一个过程,对地质的预测同样会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经验越多、掌握的资料越丰富、拥有的技术越先进,预测的准度可能就会越高。所以说,从10万亿立方到36万亿立方,并没有准确的对错之分,只是方法不同,准度不同。

    目前看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我国陆域页岩气可采资源潜力为25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块),这个数据是相对靠谱的。因为这个数据得来的整个评估过程工作量投入很大,工作组400余人,用相对合理精细的估测方法,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在全国范围进行了调查,最终才得来了数据。

    NBD:之前有媒体报道说一些区块在打井时成功率不高,打60口井出气的不到30口;而且一些页岩气井产气量也不理想,很早便进行了再次压裂。这些情况很容易引发人们对国内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担忧。

    张金川:在一个可能存在页岩气的区块打井,分为探井、试验井和生产井。打探井只是为了判断区块的地质条件如何,了解是否具备产页岩气的地层及地层厚度如何,并不是为了产气。所以对于打60口井只有30口出气这样的数字不必大惊小怪。

    再压裂主要是一个技术与经验上的问题。目前我们掌握的技术与经验有限,一些区块的页岩气井压裂成功率不高,导致现在有个别井很早就开始重复压裂,但是目前还是少数。

    回过头来说,既然是探索就需要允许失败,不同区块地质条件不尽相同,每口进行压裂的井都产气也不可能。即便是常规油气的开采,也不能保证每口井都能产油产气。最初阶段打井不出气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随着经验与技术的提升,成功率也逐步提了上来。

    民企在页岩气开发中大有前景

    NBD:目前页岩气产区是否很多与天然气产区重叠?美国的页岩气开发民资进入与退出都很容易;对于中国来说,民企进入页岩气开发的难度在哪里?

    张金川:对于民企来说,在页岩气开发上主要是区块与开发成本的问题。理论上,页岩气很多区块是重叠的。但是之前国内的地质勘测主要针对常规天然气,因此在我国南方地区有一些有页岩气但是没常规天然气的区块,国内大的石油企业没有注册矿权,这将是民企的机会。

    中美在页岩气的开采上各具优劣。美国页岩气开发产业链发展的比较完善,分工很细,参与开发的公司往往都是从最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只要有市场保证,不同公司专业化水平会越来越高。

    中国当前的模式则需要一家企业承担所有风险与费用,优势是内部协调更容易。目前国内页岩气的开采成本对于民企来说的确不少,但是随着中国的页岩气市场逐渐成熟,页岩气的开采风险就会越来越小,未来应该也能出现不同公司协同分工,专注产业链不同业务的局面,这也将是民企的机会。

    在页岩气产业发展上,国家目前也正在改革,允许民资进来,这对于未来搞活页岩气市场是有利的,因此民企在国内页岩气开发中是有前景的。

    NBD: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似乎一直都被很多国内媒体忽略。财富中文网之前的报道指出,美国德州的页岩气产区出现过一些小型地震,虽然不能表明与页岩气开发有关,但是很难不引起民众的关注。

    张金川:对页岩气开发影响环境的质疑主要有几个方面,包括开采出的页岩气可能泄露、对水资源的浪费、对地下水的污染、是否会引起地震等。

    有人认为压一口井需要10万方水,比较浪费水资源。但是一口井压裂成功其实是可以保证开采多年的,平均下去,也是符合经济与环境效益的。

    页岩气打井是将压裂液注,不是注到地下水层里。如果地层下有断裂,也存在使得压裂液污染到水源的可能性,但是概率很低。

    而页岩气压裂钻井的过程中能量级是非常小的,与地壳运动引起天然地震的能量级差了上万倍,而且目前并没有打井能引起天然地震的证据。

    从目前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来看,页岩气开采与诸如石油、天然气等很多能源开采一样,对环境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但是没有一些媒体所担忧的那样。

    十多年前很多人不相信中国有页岩气,之后不相信中国有大规模的页岩气,到现在中国已经进行页岩气商业化开发。技术在发展,观点也会变化,对于页岩气的认识是不断改变的。中国的页岩气发展不像美国一样,没有神话,但也不是阴谋论,页岩气在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产业,我们应该理性地来看待。

     

        工会

  • 0 

    壳牌任命扎德-霍利德为公司新任董事长

    北京时间10月30日晚间消息,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已经任命美国银行前任董事长扎德-霍利德为公司新任董事长,取代乔尔玛-奥利拉。据悉,奥利拉将于2015年辞职。

    霍利德将在壳牌公司2015年股东大会后经股东批准出任这一职务。

    据了解,霍利德于今年9月辞去美国银行董事长一职,但仍是该银行董事会成员。1998年至2009年期间,他曾担任美国化工厂商杜邦公司首席执行官,1999年至2009年担任该公司董事长,而他1970年加入杜邦时担任工程师。

    奥利拉曾经是诺基亚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表示很高兴霍利德已经被任命。

    第三季度壳牌公司利润增至52.7亿美元,一年前同期为42.5亿美元。该公司表示扣除一次性费用后,石油开采、精炼和交易方面的季度盈利都有所增加。

    壳牌首席执行官本-范博登称,油价近来下滑部分是因为行业波动,这突显了加强业绩管理、把好成本和开支关卡以及改善增长和回报之间的平衡的重要性。

     

        工会

  • 0 

    中国油品不断升级 壳牌掘金继续

        8月1日,继北京、上海之后,广州也开始实施国Ⅳ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北上广率先进入国Ⅳ汽油时代的同时,国Ⅲ标准汽油正在全国部分省市推广。

       这一变化符合国际油品的发展趋势。而油品标准的提高,意味着石化双雄的炼油厂们需要升级炼油装置,这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2005年至2009年间,中石化共投资174亿元用于改造升级炼油装置。其中110亿元用于新建、整体改造炼油装置,64亿元用于对企业原有炼油装置的建设和改造。

    但对壳牌全球解决方案、CLG和UOP这样的技术工艺公司来说,这就是新的商业机会。

        8月5日,壳牌全球解决方案(美国)公司炼油催化剂部门副总裁布莱恩·史密斯表示,“目前,中国炼油厂的关键问题是,怎样提供最低成本的合乎规格的燃料以保持竞争力。而且,这些燃料规格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严格。北京已执行欧IV标准几年了,并正在为2012年执行欧V标准做准备。如果炼油厂要达到规范标准,催化剂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壳牌的技术部门,壳牌全球解决方案所提供的服务组合包括催化剂、专利技术转让和咨询服务,也提供配合催化剂而特别订制的技术支援,致力于为任何加氢处理或个别供应商打造完整且优化的解决方案。

       在中国市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旗下的部分炼厂均是壳牌全球解决方案的客户。

      据壳牌人士介绍,催化剂占整个炼厂运营成本的30%-40%。以中油壳牌惠州炼油厂为例,该厂每次的用量为600吨。

       记者了解到,虽然技术较为先进,但壳牌炼油催化剂的产品价格也不便宜,每公斤约为10-100美元。目前,壳牌炼油催化剂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并不算高,只有10%-15%,国内炼厂主要采用中石化的催化剂产品。

        但史密斯认为,壳牌新一代的催化剂更能节约成本。炼油厂只需每两年或三年更换一次催化剂,而不需每年停工。这可为炼油厂节约1500万美元。

    “中国政府已表示计划至2016年赶上欧洲的燃料质量。如果未来对高性能催化剂的需求持续增加,我们有兴趣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计划。”史密斯说。

        工会

  • 0 

    中石油否认与壳牌决裂

    此贴已被管理员屏蔽!

        小K

  • 0 

    集团结构

          母公司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和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是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他们本身并不是集团的成员,不参与经营活动。皇家荷兰石油公司拥有集团60%的股权,英国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拥有集团40%的股权。整个集团由控股公司、服务公司和营业公司组成。两家母公司下属的荷兰壳牌石油有限公司和英国壳牌石油有限公司持有服务公司的全部股权,并且直接或间接地持有集团在营业公司的所有股权。集团控股公司获得这些股份产生的股息,继而向母公司支付股息。

        小K

  • 0 

    世界最大的化工产品经营者之一

          荷兰皇家石油于1890年创立,并获得荷兰女王特别授权,因此被命名为荷兰皇家石油公司。为了与当时最大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的石油公司美国的标准石油竞争,1907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与英国壳牌运输和贸易公司合并成立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公司实行两总部控股制,其中荷兰资本占60%,英国占40%,两总部分别设在荷兰鹿特丹和英国伦敦。集团公司下设14个分部,分别经营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有色金属、煤炭等,其中石油、石化燃料的生产和销售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公司在中国广东惠州的石油化工合资项目总投资43亿美元,2005年10月落成投产,是目前中外合资最大的项目之一。荷兰皇家壳牌集团行政总裁是Peter Voser,董事会主席是Jorma Ollila。
    海拾贝百余年,壳牌集团今天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石油公司:
    ◆勘探和生产的区域分布最广,并创下油气深水开发的世界纪录;
    ◆全球最大的私营天然气生产商和贸易商,也是国际液化天然气技术先驱;
    ◆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油和润滑油的零售商,液化石油气及沥青业务亦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世界最大的化工产品经营者之一。
    现在的壳牌集团,在130多个国家进行投资,全球资产总值逾千亿美元,雇员达10万多人。
    壳牌的业务十分广泛,包括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生产营销,煤炭及天然气的生产、加工、营销、发电业务,以及可再生能源。

        小K

  • 0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Royal Dutch /Shell Group of Companies),又译蚬壳,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总部位于荷兰海牙,由荷兰皇家石油与英国的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油和润滑油零售商。它亦为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驱,并在融资、管理和经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业务遍及全球145个国家,雇员近12万人,油、气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和3.5%。作为荷兰最大的工业公司,其在2005年《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中列第4位。2012年8月16日,壳牌最大润滑油项目在天津开工。

        小K

发表新帖

本吧信息

吧主:

小吧主:共 0
吧务:共 0
目录: 工业产品

企业会员 我要推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