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Miyo。

  • 0 

    生平经历

    此贴已被管理员屏蔽!

        小K

  • 0 

    将胡适、鲁迅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的「世纪知识分子」有否过誉?

    朱学勤在公元2000年写下一篇文章,主要叙说了三个五四人物,从左到右提取了鲁迅,胡适,钱穆。当日尚小,朱先生在文中流露出厌恶鲁迅而又回归的思绪,让年少的我颇不理解。还有点愤愤不平。今日人生更多见识,回忆朱先生文章,不胜嘘唏。

    很奇怪的和朱先生选择了一条路,先是爱好鲁迅到极,后又讨厌,直至冷淡,现又发现,鲁迅死后70年,我们依旧生活在鲁迅的世界里,而胡适站在对面孤独的看着这片荒茫大地的民众,却又无能为力。

    一定要用一个比喻来诉说两人的区别的话:
    中国的历史就好比是一条路,没有光,一片黝黑,中国人就在这暗黑中挣扎,匍匐.这时,远处射来一道光,照亮了路的一边,让这一切都这样惨白的区分,黑暗中的人群顿时喧哗,分裂.偶尔三五个人跑向光明,振臂欢呼,而黑暗中的大多数却疑惑麻木,在这光景下,鲁迅踱步站在光的背面,用自己的力量让黑的更黑,其实他只要一踏脚,就会进入光明,他却一直狐疑。而胡适却一直站在光亮里展示自己。温和的等待一切,只不过却很少有人过去。

    胡适:“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起来的!”

    鲁迅:“中国的历史里面从来就没有人,只有奴隶和奴隶主: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三,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

    何等精辟入骨,现在更是多了一般从奴隶混到奴隶主就把他人当奴隶的人。于是公元2013年的中国,我们依旧活在1919.

    其实,两人都是自由主义者,我朝统治聚合体为了自我的利益,硬是把鲁迅划在了大道的左边,由此,常人更多的看到的是鲁迅愤青的一面,而忘了他清醒的一面。

    胡适更多的从理想的看待人生和实现,而鲁迅更多的就现实中看破人生世态,于是鲁迅更比胡适多了一分痛苦与伤感。胡适对世事政局、历史文化、人生百态的评判没有鲁迅这样洞察透析、也没有鲁迅这般冷酷深刻、超人一等。但是他却比鲁迅更多了一份温和和希望。而鲁迅其实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没有办法,他早也知道不能打破那面铁壁。他也能看出自己死后的凄凉:“文人的遭殃,不仅在生前被攻击,被冷落,一瞑之后,言行两亡,于是无聊之徒,谬托知己,是非蜂起,既以自炫,又以卖钱,连死尸都成了他们沽名获利之具,这倒是值得悲哀的。

        小K

  • 0 

    鲁迅和胡适、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论战分别是因为什么?

    1.林语堂:鲁迅与林语堂曾在20年代同在北大任教,届时同是以幽默手法讽刺帝制和封建制,亦可称为战友。之后两人移居上海,面对惨淡生活及现制度的不足,鲁迅以更加犀利尖刻的语言批判之,而林语堂则幽默戏谑的对政治打趣,两人便起矛盾。鲁迅便出多文讽刺林语堂只顾幽默,缺乏社会责任感云云,更是将其与满清遗老相比。
    一言以蔽之:鲁迅谈国是,林语堂便讲性灵。

    2.胡适:我个人认为胡适的学术成就是他人无法超越的,五四运动主要发起者,白话文奠基人,深厚的国学功底,在国内对自由主义的宣扬,同时他一直提倡实用主义,所发表的政治评论多数较为主流。胡适与鲁迅亦同在北大任教过,并在白话文运动中为坚定的战友。两人矛盾大抵是始于对《新青年》的前途发生分歧。蒋介石时代两人政治见解发生本质性变化,胡适支持国民党政权,希望其统一全国,自己更是地位节节高升,于是鲁迅与胡适的正面论战便开始。
    两人论战还有一点,是关于胡适对日军侵华的态度,胡适曾在与记者采访时谈到: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征服中国,即悬崖勒马,彻底停止侵略中国,反过来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这句话被很多人解读为为日本侵略者献策,鲁迅据此多次臭骂胡适。但是我个人认为胡适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彻底停止侵略中国上。

    3.梁实秋:鲁迅骂梁实秋大抵是最狠的了。资本主义的走狗便是处在梁实秋老先生身上。本质上是两人对文学的观点不同,其焦点在于文学是否有阶级性,梁实秋以为文学没有阶级的界限,而鲁迅认为文学是有阶级的。梁实秋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不把文学当作政治工具自然会遭到鲁迅这样以文字讥讽时事的左翼作家的不齿,把他定位为代表资本主义利益也就不难理解了。

        小K

发表新帖

本吧信息

吧主:

小吧主:共 0
吧务:共 0
目录: 著名作家

企业会员 我要推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