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工会

  • 0 

    香港跌打师傅挺身义诊帮警察 盼“占中”早结束

          香港退休警察兼跌打医师黄桂安,每日不收分文为腰酸脚痛的前线警员舒筋活络。亲力亲为,不问回报,只因自觉“一日为警,终身为警”,在警队的艰苦时刻不能袖手旁观,“我没有能力捐钱捐物资,但我可以出力,总之帮得就帮”,他更想“占中”尽快完结,让警队及市民重回正常生活。

    上星期四的午后,湾仔的警察总部练靶场的走廊尽头,10多名警员在等候看症,声如洪钟的跌打医师黄桂安为警员逐个问诊,“哪里痛?”,“腰痛、颈痛,睡得不好”,“小事,不怕!”一名女警长被按到脚背痛处,按捺不住痛得呻吟,在外面排队的男警员打趣说:“未见过Madam叫啊”,但轮到一向捱得苦的男警时,亦不免掩面哗哗大叫。黄桂安一边叮嘱“吸气,呼气,放松”,一边驾轻就熟地“推宫过血”,细心贴上敷料,再三嘱咐警员睡前热水浸脚,不要浸到趾头。众人离开时一脸舒畅,对黄师傅无不赞口不绝。

     佩戴重装备致腰腿痛

    以前被称呼为黄Sir,现在被称呼为黄师傅,59岁的黄桂安是退休警察,4年前离开警队时任职枪械教官,退休后在筲箕湾开设跌打医馆,属表列中医师。黄师傅接受《大公报》专访时形容,腰痛及腿痛是警察常见的职业病,自“占中”发生后,警员腰间佩戴重逾数十磅装备,又要长时间站立,“4磅的东西,背12小时就是40磅”,不时更要应付示威者的冲击,来向他求诊的,尽是新伤旧患并发。

    之所以挺身而出,他说是因为从电视看见占领人士可以自由霸路睡坐,警员在岗位上则只能站着,令他于心不忍,警员的送餐车在政府总部遭示威者截停搜查才获放行,更令他愤怒。想到“一日为警,终身为警”,他觉得是时候“重出江湖”,于是联络相熟的警司,在警察总部大楼内贴出义诊告示,逢星期一至五,每日2至3小时,为参与行动的警员提供免费跌打诊症服务。

    消息一出,黄师傅没想到反应意外热烈,“摆档”两天已有超过50名警员求诊,原定2小时诊症时间应接不暇,要加1小时才能应付完。他谦称只是略尽绵力,不介意多抽时间,每日上午到警察总部义诊,下午才回医馆应诊,帮到旧同事之余,又可帮自己累积诊症的宝贵经验。

     盼“占中”早结束 秩序恢复正常

    黄师傅慨叹,“占中”发生以来,警员没有时间休息,病了没有时间求医,即使不适都要“顶硬上”,相较之下,他的付出不算什么。现在他最想占领行动尽快完结,雨过天晴,大家回复正常生活,让警队休养生息。

        工会

  • 0 

        工会

  • 0 
  • 0 

    抓部队建设就要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习主席多次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我党我军建设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不解决问题就不会有大发展。今年是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起步之年,部队建设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树立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把影响和制约强军兴警的问题解决好,切实把强军目标落到实处,推动部队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

    要培养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是工作态度,更是工作责任。孔子“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在不断发现和缩小差距中完善自己的仁德才干。我们抓建设、做工作也一样,必须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在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得到提升和进步。强化问题意识,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端正思想作风,自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发现问题是水平,揭露问题是党性,解决问题是政绩的鲜明导向,敢于揭短亮丑,大胆揭露和暴露本单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提供客观实在的“靶子”。安全工作不是中心工作,却影响中心工作,武警部队基层分布广、任务重,地处环境复杂,实现“两个确保”的问题和挑战纷繁复杂。要实现“完成任务不出事”,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把安全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出来,紧紧扭住影响安全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放松,在创安全、保安全上使长劲、下苦功,不断发现和治理部队管理教育中的安全隐患,才能推进部队建设全面稳步提升。

    要积极拓宽视野。党委机关和领导干部在抓部队建设时,只有具备宽阔的视野,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认清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确前进方向。我们看待问题也一样,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研究解决矛盾问题,不能囿于本单位、本职业务,更不能只顾眼前,不管长远。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去看局部,从更大范围作进一步思考,才能高屋建瓴,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矛盾问题的主要方面;只有干在今天、想着明天,前瞻未来,才能掌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近年,各级强力推进部队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夯实了部队建设基础,但与“强军目标”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因而,我们在规划部队建设发展时,要立足当前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部队职能任务不断拓展的大环境,进行纵横对比,跳出单位看单位,把支队的建设状况放在全省及至全国的范围内去估价,找出差距、寻求对策。在战斗力建设上,不能局限于确保固定目标绝对安全,要着眼于“能打胜仗”的目标,加快战斗力生成,提高反恐维稳的制胜能力;在硬件建设上,不能局限于每年前进一小步的递进式发展,而是要着眼“走在前列”,建一成一,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避免陷入“刚建好又淘汰”的困局,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要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是按照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分析、揭露矛盾,促进矛盾的转化,使其向预定目标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有些问题解决不好,并不只是工作力度不够造成的,而是方法上不够科学,导致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违背。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思想政策水平和科学思维、科学决策的能力,用新方法、新思路“对症下药”。要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适时对各类新问题作出合乎实际的处理,使敢于揭露矛盾和善于解决矛盾更好地结合起来。风气建设虽然不是单位建设的重中之重,却严重影响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向来是衡量一个单位建设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比如让各级一直头疼的“越级告状”、“乱告状”的问题,表面上是部分官兵民主意识强,不逐级反映问题造成的,实质上是基层官兵正当利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光靠简单的说教去疏导,更不能效仿有些地方政府成立“截访组”一样一昧地去堵。要根据客观规律,抓住官兵的关切点,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狠刹处理热点敏感问题的不正之风,规范要务公开,处理敏感问题阳光操作,公平公开公正地处理好事关其切身利益的热点敏感问题,畅通官兵反映意见建议的渠道,保障官兵的知情权和话语权,从源头上斩断引发“告状”的诱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问题。

    要大兴务实之风。新的形势任务要求我们,既要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和大胆创新精神,又要有脚踏实地、善谋实干的工作作风。基层的问题很具体,各单位的特点不同,环境条件也有差异,遇到的问题不完全一样。所以,研究解决问题就要在具体措施、办法上开动脑筋。而具体措施是在大量的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单凭想象和假设不行。作为党委机关,要克服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的漂浮作风,下决心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既当“领头雁”,又做普通一兵,一级带着一级干。作为基层干部骨干,要深入官兵,与官兵实行“五同”,了解官兵所想、所需、所盼,既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当好战斗员。去年以来在全军开展的“下连当兵,蹲点住班”活动,是顺应时代要求,落实党中央加强和改进作风“八项规定”的具体举措。活动开展以来,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从“兵”这个部队基础的视角上去深入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充分而详尽地摸到实情,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真正做到了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有效促进了工作落实,推动部队建设发展。

    要发动依靠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当然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有些问题难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处理不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没有把蕴藏在基层官兵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出来。实践告诉我们,领导者的正确决策来自群众,贯彻和实施更离不开群众。解决问题应该把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广大官兵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领导干部亲自抓,又要发动官兵自觉抓,这就需要党委机关和领导干部在抓问题解决时,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放手让群众去解决,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使他们有精力去抓;把属于群众的权利还给群众,使他们有责任去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官兵抓落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解决问题的良好局面。比如,在研究解决部队安全发展的问题上,光靠党委机关拍脑袋、作决策不行,必须要发动基层广大官兵,结合自身工作生活分析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群众性的“创安活动”,不仅调动了基层官兵抓安全、保安全的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官兵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使部队安全发展具备坚强的群众基础。

    (作者系武警韶关市支队政治部主任)

  • 0 

    蓝盔“女汉子”:为赴危险地工作与指挥长据理力争

     

    蓝盔营地“女汉子”

    ■柴 印 王永安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女参谋游亚琼,身材娇小、话声绵柔,干起活来却雷厉风行、劲头十足。

    自2006年我国向黎巴嫩派遣维和部队以来,担负黎以边境扫雷排爆任务的工兵分队全由男性军人组成,游亚琼是工兵分队首位女军人。

    工作时的游亚琼有一股与男兵比拼的血性,是不折不扣的“女汉子”,她常说:“我是女兵怎么了?不服比一比!”

    10月1日,正在进行扫雷训练的工兵分队接到联黎司令部通知,附近库雷拉村发生村民暴动。出于安全考虑,指挥长唐兵要求扫雷连立即返回营区,并命令连长张波用电台通知三个排长。然而,电台却联系不上二排,情急之下,张波只好驱车前往二排训练场,通知官兵返回。得知此事,游亚琼当晚便提出申请,要求前往训练场测试电台。考虑到黎以边境冲突不断,外出保障通信风险很大,指挥长没有批准游亚琼的申请。

    “如果扫雷连训练再出现通信故障,那岂不更危险?我是女同志,但我更是军人,这是我的工作。”游亚琼跑到指挥长办公室“据理力争”。看着游亚琼坚定的表情,指挥长最终同意了她的申请。

    接下来几天里,游亚琼走遍了3个训练场,摸清了几个训练场的通信情况:一排训练场是片废弃果园,通信效果不错,但杂音大;二排训练场距离远,通信信号较弱;三排训练场地势低,通信质量不好。摸清情况后,游亚琼马上着手破解难题。两天时间,她通过更换通信波段、调整参数配置等手段,实现了三个扫雷训练场电台通信互通互联。

    虽然“女汉子”工作时严肃认真,但生活中却是位温柔的知心姐姐,战友们都乐于和她交流。很快,游亚琼的另一个绰号“花姐”就和“女汉子”一起流传了开来。

  • 0 
  • 0 

    军报谈徐才厚等案:从严治上始终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

     

    原标题:依法治军,强军兴军的时代课题

    ——加强新形势下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新闻调查

    “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

    1928年春的一天,毛泽东站在湖南桂东县沙田村的一个土堆上,郑重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短短44个字,被称为我军“第一军规”。

    走进古田,一件件珍贵的史料,吸引我们去探寻人民军队“法”的源头。

    1929年冬,《古田会议决议》诞生。从此,人民军队划清了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踏上向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发展的新途。

    自建军起,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就是我军一条始终坚持的铁律。凭藉这条铁律锻造出的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本领,我军胜利迈过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

    如今,人民军队走到新的历史关头。面对强军兴军和改革发展的时代召唤,习主席鲜明提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把军队法治化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强军基石坚如磐,改革潮涌柱中流。回望古田,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摆在我们这一代军人面前:今天,该如何夯实强军之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铺就法治轨道?

    强军兴军,迫切要求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法治轨道。摆脱依法治军的现实羁绊,必须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法治思维,需要理念习惯制度攥指成拳

    这是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据对3个旅团级单位调查统计,去年收到各级文电都在1000份以上,最多的3052份,接待上级工作组少则23个、多则62个。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应接不暇,晕头转向”。

    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同一个师的两个团,因管理理念不同,一个专设互联网吧,一个严禁官兵上互联网。同一片“法治”天空下,“东边日出西边雨”。

    “五多”屡禁不止,规定五花八门,症结何在?

    第54集团军军长戎贵卿一语中的:“部队管理、运行如此随意,关键是法治思维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各级依法用法的习惯还没养成!”

    这个集团军所属某红军团前身,是当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试点单位。戎军长给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情形:红军官兵将这些军规写在包袱皮上、门板上、墙壁上,在行军打仗途中背诵、默写,人人烂熟于心,并严格遵行。

    也许,当年红军并不知道“法治思维”这个词,但严纪律、守规矩的法治意识开始在他们头脑里扎根。正因于此,那段历史才有了更加生动的注脚:“哪里有人民军队,哪里就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哪里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哪里就有奇迹发生。”

    历史发展到今天,“依法治军”已强调很多年,放眼全军,其成效究竟如何?记者调研发现,进步显而易见,但现实不容乐观。

    ——有的机关形成靠讲话、文电、开会、派工作组指导部队的思维定势,上面“千条线”,乱穿基层“一根针”,“五多”久治不愈、机关“九龙治水”。有的唯上不唯法,只听领导怎么说,不管制度咋规定。有的领导“长官意志”根深蒂固,靠习惯、凭经验和个人喜好做决策、抓工作。某团主官换了3任,营区主干道两侧的景观换了3次,由原先的樟树换成棕榈、雪松,最近又换成路灯。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官兵们说,问题其实很明了:领导在依法决策、机关在依法指导上存在偏差。

    ——基层干部反映,抓基层有《基层建设纲要》,抓训练有《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抓教育有《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抓安全有《安全工作条例》……按说部队建设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一年到头基层感到很忙乱,有的连队不得不靠上级通知过日子,经常是“今天不知明天干啥、上午不知下午干啥”。

    忙由何起?乱自何来?官兵们说,原因其实很简单:部队在依法运转、官兵在依法履职上出了问题。

    “计划不如变化,变化不如电话”“这法那法,不如领导的想法”……走访基层部队,记者不时听到这样的顺口溜。细细品味,这看似调侃的话语中,夹杂着对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现实之忧”。

    80多年前,面对红军队伍中的军阀做派和流寇习气,党和军队的缔造者们彻夜深思:如何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捧读《古田会议决议》,我们不难找到答案:确立建军基本原则和制度、编制红军军规、修改管理条例……字里行间,尽显法治光芒。

    随着社会的进步、战争形态的演变,以及军队人员结构的变化,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正在经受时代的大考。

    今天,我们又该如何作答?

    采访中,军委法制局领导的话令人回味:“依法治军是个涉及军队建设方方面面的重大课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转变思维方式,强化法治理念。”

    对此,习主席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改变,正在座座军营发生。第二炮兵某基地党委给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立下规矩:做决策、抓工作,先与规章制度对表。该基地政治部主任周建波说:“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肩负起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个历史担当,迫切需要上上下下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内化为信念、外化于习惯、固化为制度。”

    没有执行力,依法治军就是一句空话。法之必行,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散——

    军法如刀,刀刀“见血”方能令行禁止

    “清房难,能有打仗难?”

    这句话,道出了过去不少单位清理违规超占用房面临的窘境:虽然三令五申,“令牌”一道接一道下,通知发了一摞,会议开了一堆,可清房总是不能“见底”。

    原因何在?

    “这难那难,硬起手腕动真格就不难!” 某集团军实现“清房归零”,兄弟单位前来取经,该集团军领导介绍说:“经验就一条,从严执纪,重拳出击,让拒不腾退者付出沉重代价!”

    说起“代价”,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红军时期,一位屡建战功的连长想到战友被敌杀害义愤不已,遂将俘虏赶到雪地里受冻,导致两人死亡。

    《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禁止虐待俘虏。公判大会上,这名连长被执行枪决。

    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我军以铁的纪律赢得了拥护,凝聚了力量,最终夺取革命胜利。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应当从中汲取些什么?

    某防空旅政委王信民斩钉截铁地说:“依法治行,执法必严!军法如刀,刀刀‘见血’不手软!”

    “军法如刀!”那么,这把“刀”在部队用得怎样?从调研情况看,一些现象亟待下大力气纠治——

    “刀”成摆设的有之。一些单位有法不依,把法规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表态快、调门高,就是不落实。有的违背法规制度另搞一套,单位小政策违反全军大政策,党委班子集体违规“闯红灯”。

    “刀”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有之。有的部队执法不严,落实规章制度就像拉橡皮筋,弹性大刚性小,可紧可松、可进可退。有的打法规制度的“擦边球”,少数人信奉“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刀”锈了、钝了的有之。有的单位违法不究,对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装聋作哑、避重就轻,不敢唱黑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有甚者,发现问题隐情不报、瞒天过海。

    “没有执行力,依法治军就是一句空话。无论平时还是战时,执行力就是令行禁止。”某红军团政委梁中辉说。

    一个“令”字有多重?当年,该团“刘老庄连”奉命掩护大部队撤离。一令如山,82名官兵死守阵地,同3000余日军血战12小时,直至全部牺牲。

    说起这段历史,该团所在师政治部主任李民感慨:“执行法规制度再难,还难得过战场的生死考验?!”

    古田会议后,红军内部掀起执行决议、纠正错误的热潮,一批打骂士兵、侵占群众财物的指挥员受到严肃处理,有的还被清理出革命队伍。

    军队要有军队的样子。对任何一支军队来说,庸、懒、松、散、软都是战斗力致命的腐蚀剂。执行军规、严肃军纪绝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散。

    历史映照现实,也孕育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项规定”相继出台,军委总部重拳出击整肃军纪、纠治“四风”,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违规现象,军队形象焕然一新,军心士气为之大振。

    变化,体现在这样一组数据上:截至目前,全军共清退违规住房3万多套、清理超编超占车辆2万多台,清理超占兵员3万多名……很多官兵形象地说:“八项规定”和“十项规定”是“新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时代好声音”。

    “天下大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记者从军委法制局获悉,我国现行军事法规制度已达4000多部,基本上涵盖了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采访中,不少部队领导谈到,要以“久久为功、善做善成”的精神状态和力度,推动这些法规制度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强军之基才会更加稳固,军队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从严治军,不容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事和法外之人。要探索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依法治军,成败系于从严治官从严治权

    重回古田探寻治军之道,很多人提到一个名字:郭天明。

    这位红四军的大队长,因为经常打骂体罚士兵,人称“铁匠”。

    “铁匠”官不大,惊动毛主席找他谈话。“铁匠”危害不小,《古田会议决议》专门为他这类人定下一条军规:“废止肉刑”。

    无从考证这是不是我军从严治官的第一道法令,但可以肯定的是,从那时起,官兵一致、官兵平等便作为一条治军原则,写进人民军队法典。

    从当年打人的“铁匠”,到如今危害更大的“苍蝇”“老虎”,面对新的治军形势,一些部队领导思考更深:依法治军的成败,系于从严治官从严治上。然而,有的单位把“依法治军”等同“依法治兵”,把“从严治军”当成“从严治下”。

    记者调研发现,类似现象并不鲜见——

    同样是落实编制,某部机关责令下属单位借调人员限期归队,自己却搞“合理超编”“编外定编”;

    同样是反腐倡廉,有的领导“刀口向外不向内”,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义愤填膺,要求部属两袖清风,而到了台下却蝇营狗苟、徇私舞弊;

    同样是推进改革,有的机关和领导走不出利益藩篱,要求基层服从大局,可就是不愿动自己的“奶酪”,更不愿割自己的“肉”……

    “作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主体,领导和机关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做到用权有据,防止权力滥用。”采访中,官兵们多次提及习主席的告诫:谁有资格犯大错误?我看还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一旦犯错误,造成的危害大,对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大。

    依法治军,不容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事和法外之人。如何做到从严治官从严治上?很多部队领导纷纷建言——

    扎紧制度笼子。第二炮兵某基地政治部主任赵全红说,“针眼大的窟窿,进斗大的风”,制度一旦允许“特殊人”“特殊事”存在,就会产生破窗效应,总有一天守不住。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使各级领导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强化权力监督。武警某部政治部主任王亚坤建议,健全完善军队巡视监察制度,对违纪问题和不良倾向,要露头就打,不能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当“瓦匠”和稀泥。

    加大惩治力度。海军某部政委喻文兵认为,应让法规成为带血的“红线”,制度成为通电的“高压线”,谁逾越了红线、触碰了高压线,谁就必须受到处罚。

    坚决清除潜规则。有人认为法律条文只是摆在明面上的,具体办事还得靠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往往“正事邪办,邪事正办”。南京军区空军一位领导谈到,潜规则是依法治军的大忌,必须坚决予以清除,绝不能让其潜行、盛行。

    从严治官从严治上,始终是我党我军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抗战时期,红军功臣将领黄克功,因逼婚未遂触犯党纪军规,被处以极刑。建国之初,刘青山、张子善贪污盗窃国家资财,被执行枪决。尤其是近年来,徐才厚、谷俊山等一批大案要案得到查处……

    海军某基地一位领导说: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无论什么人、不管多高职务,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军规,就必须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日益凸显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性障碍、政策性问题,最终要靠什么破解——

    深化改革,只有严明法治才能攻坚克难

    从古田走来,人民军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在迈向强军兴军的征途中,一些影响和制约战斗力提升的重大现实问题,日益成为我军改革发展的瓶颈。

    比如,联合作战能力建设如何推进?

    这,首先要从联合训练讲起。一位军区领导至今记得,那年他们牵头组织军兵种跨区演习,为了协调演练地域,相邻的两个军种部队竟然打起了“太极”:你等指示、我等计划,你等我来人协调、我等你登门拜访……由于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一场例行的联合训练却举步维艰。

    联合训练尚且如此,联合作战可想而知。

    总参有关部门领导告诉记者,尽管当前我军已经初步建立了联合作战领导体制,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联合作战规则协议如何制定?各军兵种信息链路如何融合?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如何培育?联合作战保障如何配套?每一个问号,都需要我们拉直。

    “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要解决的大都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起来确实不容易。”习主席这番话,总能引发部队领导的思考——这些强军征途上的重重难关,最终靠什么来攻克?

    他们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中得到了一致的答案:法制!法治!越是深化改革,越离不开法治!

    很多同志谈到,曾几何时,我军很多工作靠摸石头过河来推进。而今,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每一项决策,都可能受困于“做蛋糕”和“分蛋糕”的众口难调;每一步创新,都可能面临保守僵化和超越阶段的双重挑战;每一次突破,都可能遭遇渐进式和闯关式的路径选择……官兵们发现,在此情况下,传统的办法不太好使了,“石头”也是越摸越少,其根本解决之道,只能是法治手段。

    随着采访的深入,大量事实即可佐证——

    由于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军队信息化建设“烟囱”林立、壁垒森严,系统不兼容、数据难共享、功能不耦合……突破这些“信息化困局”,迫切需要运用法制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

    当前,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其长远规划尚不清晰、体制机制有待健全、法规建设仍有空白。装备研发如何统筹、“民企参军”如何规范、社会化保障如何深化等等,都要靠立法来解决。

    这些年,军事设施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在土地、空域、海域、电磁频谱等方面需要统筹协调的问题增多,损害军事设施安全和使用效能的事件屡有发生。尽管出台了很多法规制度,但其执行力在利益驱动下相对疲软,强制效益尚未形成,军地共管缺少规范。

    此外,非战争军事行动组织实施、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兵役制度完善、军人退役安置、随军家属就业、退兵和伤病残人员移交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都离不开法规制度的牵引和规范、离不开制度机制的调整和确认、离不开法治手段的支持和保障……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南京政治学院教授邱圣宏反复咂摸习主席这句话谈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贯穿了我军建设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法治化,就没有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没有法治化,就没有改革的破局和成功。

    历史的天空,总有相似的星光交相辉映——

    85年前的古田会议,“明白地规定红军的任务,军事工作系统和政治工作系统的关系,红军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士兵会的权能及其和军事政治机关的关系……”铺下了我军第一段“法制化轨道”。

    85年后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对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军队要贯彻好这一治国方略,最根本的就是加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牢固确立其在军队建设中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保证军队建设沿着法治化轨道持续稳步前进。

    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历史启示我们:唯有夯实强军之基,人民军队才能中流击水,再写辉煌!

  • 0 
  • 0 

    男子身藏利刃冲警防线

    此贴已被管理员屏蔽!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1页/共2页 

发表新帖

本吧信息

吧主:

小吧主:共 0
吧务:共 0
目录: 法律